■本报通讯员 刘蕴康 林倩雯
近日,扬州大学水利学院长江青澜团队开展跨区域实践活动,先后走进扬州沿江村与铜陵淡水豚保护区,通过听讲座、看标本、访渔村、探保护区、测水质等方式,守护“水中大熊猫”江豚家园。

在扬州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同学们通过案例和数据详解江豚生存现状与保护紧迫性,水生生物标本馆的江豚标本则让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强化了同学们的责任感。之后,在广陵区沿江村,同学们认真倾听当地从“靠江吃江”到“护江养江”的转型故事。
在铜陵,同学们行走在大通古镇的青石板路与明清建筑间,听文史专家讲解长江渔业民俗,更深入铜陵淡水豚保护区进行探访,这里从1986年的白鱀豚养护场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区,是世界首座半自然易地养护场所,目前迁地基地已养护12头江豚,同学们近距离观摩江豚喂食,直观感受到护豚一线的温暖与责任。
行走过程中,团队同时开展水质检测实践,通过对比扬州沿江村水样和铜陵区域水样,为长江生态系统研究提供了直观数据,印证了两地生态保护成效。
报道链接:https://www.yznews.cn/p/1945775.html
———《扬州发布》2025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