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专业名称

学制

培养目标

核心课程

特色优势

水利水电工程

四年

培养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工程师与优秀专业人才,胜任未来水利水电工程职业工作。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为:

1.能够运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研究与解决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能够跟踪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沿技术,具有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工程及水务工程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3.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工程管理能力,在团队工作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作用。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I、水力学、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建筑材料、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工钢结构、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泵及水泵站、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工程项目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58年招收水工专业本科生,至今累计为国家输送了3400多名优秀毕业生。专业为“十一五”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核心课程《水泵及水泵站》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水泵及水泵站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专业依托水利工程江苏省优势学科,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60多年来在跨流域调水、平原水利工程、大中型泵站工程领域专业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学科专业传承有序,毕业生大多就业工作于流域机构、省、市、县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办学层次和水平稳步提高,并以此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农业水利工程

四年

培养现代农业水利工程技术工程师与优秀专业人才,胜任未来工程职业工作或者研究生继续深造提高。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为:

1.能够运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研究与解决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能够跟踪现代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3.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工程管理能力,在团队工作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作用。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工程测量、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及地基基础、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土壤学与农作学、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农田水利学、水工建筑物、水泵及水泵站、水利工程施工、工程概(估)算、水利工程经济。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国务院首批硕士点;2003年获批博士点;2006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位列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课程设置多学科交融,彰显时代特色,拥有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秉承“理论联系实际强、产学研紧密结合好”的传统特色,毕业生专业基础宽、知识面广、基层适应力强,为我国农业、水利、国土等部门输送了一批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聚焦“三农”,为新时代发展农业水利带来了巨大契机;本专业行业声誉好,社会影响力大,近年来就业率一直稳居100%。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四年

培养在水利、能源、交通、建筑、环境等行业从事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胜任未来工程职业工作或者研究生继续深造提高。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为:

1.能够运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研究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能够跟踪现代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能在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建、农林、环保、国土资源、教育等部门具有从事与水文、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有关的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与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3.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工程管理能力,在团队工作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作用。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导论、高等数学Ⅰ、线性代数、水力学、工程力学、工程测量、自然地理学、气候学与气象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水文学原理、水文预报、水环境化学、水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水利计算、水资源学、水资源规划与利用、水资源系统分析、水文统计、河流动力学。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创办于1957年,是扬州大学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的水利类专业之一,在国内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较高的享誉度。专业依托水利工程江苏省优势学科,突出水文测报及平原区水文学与水资源规划特色,尤其在水文测报方面,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声誉,设有水利部全国水文培训中心。面向新时代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及相关行业对本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的需求,注重专业特色的内涵式建设,突出“强实践、宽基础、重创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特征。通过构建融合水文、水资源、水生态与环境等知识单元的课程体系和耦合校内实验室、实验场以及行业实践(实习)基地的复合型多功能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成为立足于江苏并辐射全国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高层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四年

培养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和海岸工程技术工程师与优秀专业人才,胜任未来工程职业工作或者研究生继续深造提高。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为:

1.能够运用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具备独立发现、研究与解决现实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能够跟踪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从事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和海岸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3.具备良好的社会科学知识和工程管理能力,在团队工作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作用。

4.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工程测量、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港口规划与布置、航道整治、水运工程施工、渠化工程学、港口海岸水工建筑物。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创办于2012年,专业依托江苏省水利工程优势学科,立足江苏平原沿海地区的水利水运工程建设,突出江苏省港航工程特点,培养从事平原地区通航建筑物、内河及沿海码头、航道疏浚及整治,及沿海围垦开发工程为特色的专门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毕业后在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就业优势,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